春节之后的行情,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高开是毫无悬念的,毕竟假期外围市场普遍都有3%以上的上涨,而且大宗商品上涨力度更大。铜、锡创出8年以来新高,原油价格也是一番暴涨,去年还一度出现负油价,今年已经到了60美元/桶。
但是高开之后,出现了剧烈跳水:创业板指数2个交易日内,从高位跳水近8%,机构抱团股的高位调整,是指数表现不佳的主要因素。曾经推升指数的那些龙头股纷纷跳水,宁德时代、金龙鱼、迈瑞医疗、智飞生物等跌得让人胆战心惊。抱团股的下跌,茅台只是一个诱因,春节前他们的上涨,也是唯茅台马首是瞻;但其估值过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贵州茅台市盈率一度超过70倍,即便有50%的业绩增长,都难以覆盖其股价透支的成长性,何况业绩增幅只有10%?
另一个诱因则是央行回笼资金,2月18日净回笼2600亿,19日净回笼800亿。虽然并非直接作用于股市,但给市场传递的信号是明确的--流动性边际收紧,预示市场上涨的驱动因子将从流动性切换到盈利上。
消化高估值只有两种途径:一、股价下跌,慢跌急涨,重心下移;二、业绩高增长。但是以下跌来完成估值修复的公司,往往会跌着跌着就残了;只有业绩高增长化解估值风险,才能走出慢牛行情。高成长股估值修复期间,股价横盘震荡为主,以时间换空间,待业绩公布,再跳跃式上涨,这是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体系的真谛。
尽管指数表现不佳,但是久违的普涨行情却又出现了。如果说2020年12月到2021年2月10日,是涨出来的“股灾”,那么最近2个交易日则是中小盘个股的狂欢。截至2月19日收盘,上涨个股3706只!占4172只交易个股的比例高达88.8%!其中涨幅超过5%的个股达到2290只,占比54.89%!
下面我们将从市值、盈利、行业、机构三个维度来剖析年后大涨的这些个股,具备哪些共性,并推演未来行情是否能够发生“风格切换”。
一、市值排序:
涨幅前50名的个股中,流通市值超过100亿的,仅有6只,占比12%,分别为:宇通客车、锡业股份、陕西煤业、西部矿业、中泰化学、盛和资源;其中宇通客车上涨是因为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而其余5只个股,均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
跌幅超过10%的个股中,流通市值超过100亿的个股占比75%。
结论:小市值个股表现相对较好。
二、盈利水平(估值)
涨幅居前的个股,盈利能力并无明显特征。按照市盈率排序:
业绩亏损的个股,节后表现反而比较好,只能用“超跌反弹”来解释。而市盈率低于10倍的192只个股中,下跌仅为4只,占比仅为2.08%!除了业绩暴雷的华夏幸福外,其余跌幅均在2%之内。
结论:通过业绩,无法筛选出涨跌个股的特性。
三、行业排序
涨幅居前的行业:煤炭、种植业与林业、有色、基础化学、养殖业、石油、农产品、传媒等表现突出,与假期内大宗商品上涨以及春节票房等有关。而2天内,仅有生物制品一个行业下跌。因此,从行业角度看【近因效应】在发挥作用。
四、机构持股
这个数据比较明晰:机构持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个股跌幅比较深!这一数据说明机构抱团逐步瓦解。
投资建议:
市场常说一句话: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眼下,我们正面临这样的抉择:是等待机构抱团购回调到位,还是做小盘股的超跌反弹?
我们姑且定义春节后2天小盘股的集体上涨为“超跌反弹”,但是如果朋友们胆大心细一点,不难发现,其实有一些股在2月份已经悄悄涨了20%,进入了技术性牛市!那么他们,会不会成为颠覆机构抱团行情的星星之火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们不妨在0~50倍市盈率区间,按照流通市值<500亿,节后涨幅>15% 的个股中留意【进入技术性牛市】的个股。
据此筛选出来的个股,集中于化工、机械、煤炭、有色等领域,其中也不乏个别属于TMT行业的,投资者可以建立股票池进行跟踪。超跌反弹,一定要密切关注量比的变化。尤其是小盘股,一旦量能不济,要注意反弹夭折的风险。
风险提示:
本文依旧是提供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欢迎朋友们留言指正。
(作者:丁臻宇 执业证书:A0680613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