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需重点留意宏观数据能否继续向好保持的同时,应重点留意地产行业数据的变化,这既是经济回升的重要看点,也是节后A股市场能否表现的关键。
今日是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缩量震荡符合预期,国庆节之后,市场成交量有望逐步恢复,行情将出现起色。
目前来看,市场整体趋势依然向好,节后市场或迎来重大方向选择,不过,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改善,节后市场有望继续迎来结构性修复行情。
进入到四季度,我们或可以等到量变到质变大幕的正式开启。对于A股来说,整体上要乐观,静待磨底的结束的同时,做好战略的配置。
从近10年国庆长假后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表现看,上涨概率高达70%,仅在2014年、2018年和2021年出现下跌,10年平均涨幅1.3%。目前市场底部特征逐步显现,多项指标已接近历史低位水平,节后市场有望迎来逐步修复的行情。
9月初集中减持以来观望的投资者,在经济持续恢复以及波段见底信号叠加之下,不妨考虑逢低低吸进场,博弈节后可能的反弹行情。
投资者应该保持耐心和信心,逢低吸纳优质标的,避免盲目跟风和追高杀跌。
节前市场整体呈现出震荡调整,行业板块继续呈现结构性轮动,从趋势上看,两市股指继续低位磨底,节前持续横盘调整,节后市场或将迎来方向性选择。
针对减持规定的持续优化,实际上既是对减持行为的约束,同时也是绑定控股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保证,对建立良好的股市生态、维持A股市场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美元持续走高,隔夜美股跌逾1%,大型科技股与热门中概股普跌,黄金小幅回调,原油继续上行,A50期指小幅上涨;国内方面,沪深交易所发布通知进一步规范减持行为,近一个月IPO及再融资规模同比下降逾六成。预计A股短线将继续筑底,国庆节之后,将有转机。
投资者可关注节前市场整体的情绪。如果情绪平稳以及整体向好,则可考虑逢低进行低吸,以博弈节后可能的反弹行情。而如果对节后数据提振乐观,同样也可提前配置和潜伏。当然,从上周以来到现在,市场波段见底信号也在陆续释放,节后一旦有催化,随时反弹也仅是时间问题。当然,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场基本面并不牢固,指数整体上行的提振力度还不强,即便节后有反弹,更多的或还是超跌反弹。
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三季报预增板块以及新能源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上半年活跃板块的超跌反弹机会,以及资源、消费等蓝筹板块的补涨机会。
这种成交的集中萎缩,即表明市场信心不足,观望情绪浓厚,也表明阶段底部正在酝酿。指数仍有盘整需求之下,需要靠外力来打破这种状态。
市场整体调整空间有限,市场低位存在一定的承接资金在托底市场,因此,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
展望10月份,投资策略上依然倾向于结构性轮动行情,看好成长板块的估值提升与顺周期行业的估值修复。
国庆长假临近,市场成交平淡,没有明显增量资金入场,预计A股将反复磨底。从中期看,随着各项逆周期调节政策措施落地,国内经济步入复苏周期,A股将探明市场底并震荡上行。
短期看,临近国庆长假,市场流动性有惯性紧缩的规律,市场也迎来整体的震荡。不过,上周以来,波段底部信号逐步呈现,8月以来经济修复的基础也在加强,预计仍有延续的可能。
短期,行情则主要受到汇率因素影响。投资者可逢低布局新能源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上半年活跃板块的超跌反弹机会,以及资源、消费等蓝筹板块的补涨机会。
在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向好将支撑A股市场中长期修复,因此,在投资策略上,建议中长期关注大消费和大基建板块的主题机会。
今年国庆节或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尤其是房地产销售市场如有好转,对于经济和股市或有较好的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