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面:国内经济复苏延续
一季度,A股走出了独立行情。外围股市因为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银行风险暴露而大幅下跌,而国内市场则明确了数字经济和国资改革两大主线。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市场出现的分歧:上证指数运行于3200~3300点箱体,始终维持强势震荡状态,科创50指数也逐步探明底部。而创业板指数则因为光伏、锂电、风电等新能源赛道板块持续调整而跌跌不休。在2021年以来的高成长赛道板块中,仅有半导体板块表现较为强势。
二季度,随着两会明确的各项稳增长接续措施落地,国内经济有望延续一季度的复苏。同时,央行在3月27日全面降准0.25%,也将为二季度的流动性提供支撑。这些,让我们对二季度的行情充满期待。
图表1:经济周期核心增长指标(PMI-3MA)和通胀指标(PPI定基指数)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金融研究院
第一,PMI指数3连涨,佐证中国经济复苏趋势。2022年12月份,全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仅为42.6%,随着新冠防控的全面放松,1月、2月综合PMI指数陡升至56.4%,制造业及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同步大幅回升。2月PMI数据超预期,佐证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2023年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而复苏的幅度及斜率仍然有赖于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与加码。
图表2:PMI指数4连跌后转升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金融研究院
第二,1~2月社融超预期,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进一步改善。2023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6万亿元,同比增长9.9%;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和实体自发性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2月金融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上均进一步改善,企业贷款和居民短期贷款都出现了较高增长,这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偏积极,继续为宽信用营造有利环境,也说明一季度企业投融资需求和居民消费、购房需求均出现改善迹象,我国经济回升势头明显。
图表3:社会融资总量12月滚动增量及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金融研究院
第三,房地产市场复苏,住房价格上涨城市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55个和4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19个和27个。数据表明,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及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房地产市场持续释放暖意。各地因城施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降低住房消费者购房成本,提振了市场预期。未来,房地产市场有望稳步复苏。
第四,2月汽车销量回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回暖。2月,汽车销量达197.6万辆,环比增长19.8%,同比增长13.5%,在收获今年首次单月销量正增长成绩的同时,也止住了今年初车市销量下滑的趋势。3月以来,多地相继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支持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平稳。二季度,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催化下,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环境将持续改善,汽车市场有望回归到正增长的发展轨道上。
第五,通胀方面,2月CPI降至1年来最低水平,PPI环比持平。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降至一年来最低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6%,非食品价格上涨0.6%。至此,今年1至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5%。2月份P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4%。2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是受春节错位、猪价相对处于低点等因素影响。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复苏,CPI或将继续温和上涨,实现2023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希望很大。
图表4:PPI 2021年10月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通胀持续走低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金融研究院
二.流动性: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贷款利率维持不变
1、宏观流动性:央行调降准备金利率 操作利率维持不变
受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同业存单到期量大、缴税等短期因素干扰,短期市场利率有所上升,资金面有所收敛,央行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连续逆回购操作,3月13日、3月14日分别实现净投放340亿元、260亿元。3月15日,104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结束了3月份以来的净回笼格局,从操作利率来看,继续维持2%不变。央行灵活操作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短期资金需求、平稳资金面。
3月15日,央行开展4810亿元MLF,连续4个月超额平价续作MLF,操作利率继续维持2.75%不变。3月份MLF延续加量续作,既补充了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同时,也能缓解资金面的紧张。同时,央行3月20日公布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继续与上月保持一致,维持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变。当前部分银行存在息差压力,加之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需求回暖,考虑到3月份信贷需求仍较为旺盛、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增,同时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较高,资金面紧平衡料延续,银行中长期负债仍承压,MLF延续增量续作有助于维稳中长期流动性,减缓银行缺“长钱”的压力。
央行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本次降准主要是应对2月份以来资金面持续偏紧的状态,缓解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由于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量较大,信贷实现开门红的同时也导致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反映在资金利率快速上行,也导致短端利率债和存单的收益率明显回升,增加了银行的负债端压力。本次降准0.25个百分点,可以释放一定规模的流动性,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了大量长期资金,有利于稳定资金面的预期。
从央行这一系系列动作来看,央行通过中短期市场操作,不仅平稳缓解了短期流动性缺口,同时也适度增加了中长期流动性,维持了市场利率的中枢水平,进一步呵护市场流动性,同时增强了信贷增长的持续性,为稳增长、稳就业保驾护航。
2、微观流动性: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杠杆资金回流
微观流动性跟踪依然围绕四类主体、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四类主体,是指个人投资者、一般法人、公募私募基金等国内机构以及外资机构,其中波动较大的主要是个人、基金和外资,这也是我们跟踪的重点。所谓两个层面,是指自有资金和杠杆资金,目前以场内杠杆也就是券商融资业务为主。
(1)散户:市场回暖提振信心 投资者开户数大幅增加。随着去年年底市场的反弹以及1月份市场的持续修复,1季度前两个月新增投资者数量环比大幅增加,根据中国结算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新增投资者数84.48万,环比增长18.59%,而2月新增投资者数167.68万,环比增加98.48%,无论是从新增数量还是环比增幅来看,新增投资者开户数明显增加,显示出市场回暖对场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中期来看,国内经济呈现稳复苏,将对市场进一步回暖起到支撑和提振,这将继续吸引场外投资者积极入场。
(2)基金:国内经济复苏提振市场 新基金发行逐步回暖。今年以来共有201只基金宣告成立,募集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从新基金类型来看,包括38只股票型基金,募集规模合计为247.88亿元;77只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合计为489.97亿元;53只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合计为1224.18亿元。国内经济复苏对市场回暖起到提振,这对新基金的发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目前的基金发行规模和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占据半壁江山。而当前权益市场估值仍然颇具吸引力,这将继续吸引权益类基金的发行。短期来看,在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下,未来内外资共同推动的顺周期板块可能会表现向好。而基金的投资方向也将向经济复苏方向倾向,包括地产链、出行链、消费品和平台经济等;同时,高景气板块的电动车、风光储、半导体等,以及安全为主线的数字经济、信创、高端医疗等板块也将成为权益类资金布局的方向。
(3)外资:中国经济持续回暖 外国资金借道北向资金加速进场。今年1、2月份高频经济数据的回升,显示出国内经济的企稳和复苏,这对市场的反弹起到有力支撑。而欧美国家高通胀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人民币升值,A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这些因素引发国外资本金回流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从相关数据显示来看,一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大幅净流入,市场资金规模超过千亿,截至目前,北向资金净流入1645亿,其中,沪股通净流入858.64亿,深股通净流入787.02亿。未来二季度,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刺激下,北向资金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回流。
(4)杠杆资金:市场阶段性回暖 杠杆资金趋势性回流。从一季度市场整体表现来看,市场延续去年年末的修复性行情,在市场阶段性回暖提振下,市场情绪的回升带来两融杠杆资金的走高,虽然市场调整,但融资余额始终呈现出趋势性增加,显示出投资者对市场阶段性修复行情的看好,而在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和复苏下,市场阶段性修复行情有望延续,两融杠杆资金也将随着市场的修复而持续增加。截至3月23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918.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1.44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131.7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69亿元;两市合计15049.7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8.13亿元。
扫描联系人二维码或联系在线客服回复“4月策略”获取完整版!
风险提示:
1、美元收缩超预期,带动美债利率大幅上行;
2、欧美股市趋势性下跌,对国内市场扰动;
3、国内疫情反复,对经济的扰动;
4、国内政策低于预期,复苏缓慢;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