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业生产、消费需求回暖背景下,1Q23 公司大件快递及快运业务收入及货量均稳健增长。快运业务实现营收 22.3 亿元,同比+1.6%;货量/公斤单价分别同比+2.5%/-0.9%。竞争格局优化后,行业价格趋稳是大概率,单价的小幅下降或来自短期产品结构的变化。展望未来,预计行业价格有望维持稳定,甚至随产品升级而出现回升。
需求变化对行业供给提出新的要求
其一:制造业企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带动货运需求集中。
早期分散及粗放的运输需求推动了零担区域性、专线企业的蓬勃发展并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因当时我国产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程度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部分制造业行业集中度有了显著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医药、食品、家具、通用设备、专业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中大型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利润总额占比呈显著提高,分别由2000年的 66.5%、48.1%、19.4%、43.8%、37.6%、65.9%提升至 2021年的 87.2%、69.6%、54.5%、60.4%、60.7%、86.2%。
企业集中度的提升,同时其客户全国化的特征,需要网络型快运公司的一站式服务,从而有望带动货运需求集中度的提升。
其二:制造商追求及时生产及柔性供应链体系,C2M以及订单碎片化的趋势将驱动整车运输零担化。
随着部分产品供应链模式逐步由大规模批量生产转为柔性化生产,尤其是C2M(Customerto Manufacturer)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生产厂商需要应对终端平台/用户多 SKU、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需求和加快库存周转的管理需求。物流环节也需要更加灵活、高频,以往强计划性、大批量的整车运输在逐步转化成更碎片化的零担货运模式。同时也影响了传统的专线市场、区域市场的货源组织。
以C2M 模式为例,与传统“先销后产”模式相比,去掉了中间经销、代理等渠道环节,以往在工厂、一二级批发商之间需要进行大规模整车运输的需求,转化为工厂直链平台/消费者的大件物流/零担运输需求。2019年起,以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陆续开始布局 C2M模式。
其三:全渠道分销环境变革以及B2C 线上大件物品消费渗透率提升推动大件包裹细分市场发展。
电商平台的高速发展叠加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以家电、家居建材等为代表的消费品线上化程度逐步提高,带动电商大件运输需求的快速提升。电商大件/重货物流的概念较为模糊,目前行业内泛指 30-100KG的大件包裹,涵盖一部分快递和小票零担产品,电商大件/重货一般具有产品附加值较高、体积较大、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操作流程难度较快递更大,自动化程度更低,但由于时效要求和末端入户装配等附加需求,运价显著高于普通零担和整车运输。
家电市场为例:根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 年家电网购规模达到6987亿元,2019-2022年网购渗透率从 36%左右升至超过 55%。
前述三种需求端的变化对应了零担快运的三种需要适配的能力特征:全国网络、重货+服务、拼载+科技。
全国网络:制造业集中,而制造业客户全国化,需要网络型快运公司的一站式服务;重货+服务:大件线上渗透率提升,快递不能满足于其重量,整车不能满足其货量,同时对快运的上门、入户、安装、货损率有了新要求;拼载+科技:C2M 模式下,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将车辆货物合理配载,如何优化运营线路以及及时响应客户订单。
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方面催生了如电商大件的新增需求,而更重要的是从供给端也在挤压传统区域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空间,导致区域零担和专线玩家的需求受到了明显冲击,货量不充沛的情况下难以保障发车频次;电商件的时效要求及网络覆盖密度高于传统零担市场,科技投入在分拣和转运处理能力的效率上,中小物流玩家更为吃力。
今天带来这么一只高端快运龙头,让我们来看看该公司的投资逻辑:
1、公司围绕快运、快递、跨境和仓储供应链业务打造了适用于不同客户需求的物流产品及增值服务。
2、稳居中高端快运赛道第一梯队,收入规模由2012年的 60.5亿增长至 2021年的 313.6亿元。
3、公司业务量随经济复苏而稳步增长,格局改善下价格战的可能性较低,价格端有望维持稳定。
(来源:华泰证券、华创证券)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