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布局加速西移、资源费与吨煤投资大幅提升背景下,经济开发刚性成本的抬升有望支撑煤炭价格中枢保持高位,叠加煤炭央国企资产注入工作已然开启,愈加凸显优质煤炭公司盈利与成长的高确定性。当前,煤炭板块具有高业绩、高现金、高分红属性,叠加行业高景气、长周期、高壁垒特征,以及低估值水平和一二级估值倒挂,煤炭板块投资攻守兼备。
结构性问题凸显,长期供给缺乏弹性
煤矿核增潜力基本挖掘,2023 年各省规划产量增量有限。在能源保供的主基调下,煤矿产能核增是主要的措施,但近年来核增潜力基本挖掘完毕,2023 年上半年全国日均产量为 1271 万吨,相较于 2022 年 8-12 月仅增加 7 万吨/天。根据2023 年初各省份两会的煤炭规划,预计 2023 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不超过 1.7 亿吨,其中河北和山东出现增量增速负增长,分别为-4%和-2%,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 5 省区原煤产量预计合计达到 35.1 亿吨,同比下降 6.9%。2023年全国煤炭整体增量增速(2023 增量/2022 产量)为 3.75%,较 2022 年的增量增速 10.43%有所下降,后续整体增量产能供给较为有限。
新矿批复规模下降,长期产能增长或缺弹性
从本轮供给和过往供给比较来看,差异体现在新矿批复数量上。根据发改委和能源局数据,新煤矿批复规模自2019 年以来出现下降,2020-2023 年新批建设煤矿产能 1.19 亿吨,剔除未批先建煤矿后规模合计 1.09 亿吨,占 2022 年煤炭产量仅 2.4%,且建设周期较长。煤炭资产本开支主要以扩建为主,新建矿产减少,新增供给有限,可以推断未来几年煤炭供给释放将是较为缓慢的过程。煤炭产量的增长长期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建设周期较长。当前,我国在实行“双碳战略”以及“政策限价”的大环境下,企业对盈利空间及远期盈利时间难以判断,投资意愿较弱。根据产能规划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速出现下滑,增速收窄 6.7pct,拐点显现。
西北煤受进口煤激增影响,地区重点煤矿库存占比提升
自2023 年 2 月起,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库存出现明显上升,截至 6 月末,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库存为2256.9 万吨,环比增长 1.67%,同比增长 45%,细分地区来看,西北库存受到进口煤激增影响,出疆煤量下降,6 月西北库存占全国库存的 34%,较去年同期上升 2PCT。自年初以来,西北地区库存占比出现持续提升。
利润决定进口数量,海外资本开支增速下滑未来增量有限。
2023 年上半年煤炭进口同比大增 93%,主要得益于进口利润较好。2023 年1-6 月,我国共进口煤及褐煤 2.22 亿吨,同比增长 93.0%。煤炭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的核心原因在于进口利润的改善:(1)2022 年冬天需求不及预期,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拖累煤炭价格;(2)海外煤炭库存高位,下游按需采购,价格支撑弱;(3)进口煤零关税政策延续,减轻进口成本;(4)澳煤通关恢复;(5)疫情影响消散,蒙古通关顺畅,通关车辆处于历史高位。
政策注入信心,需求有望回升
GDP 向好态势延续,国内经济或已触底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国内 GDP 同比增速为 5.5%,二季度 GDP 同比增速 6.3%,低于市场 7.1%预期;环比数据来看,二季度 GDP 增长 0.8%,增速较上季度 2.2%有所下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延续持续向好态势。
工业生产持续修复,地产拖累经济表现,经济向上斜率偏低。6 月国内工业增加值为 4.4%,环比增加 0.68%,二季度下游水泥、生铁累计同比产量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工业生产出现修复;地产投资上看,基建地产分化,6 月基建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 10.2%,表现平稳,下游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下降 7.9%,降幅环比扩大 0.7PCT,地产端整体呈现“低开工,高待售”的局面。
今天带来这么一只煤炭龙头,让我们来看看该公司的投资逻辑:
1、公司作为陕煤化集团煤炭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在获取陕西省优质煤炭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公司实现煤炭产量8406.74 万吨,同比增长 10.38%;实现煤炭销量 12860.10 万吨,同比增长 14.08%。
3、上半年,公司共有14 家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 8 家,省级 6 家,入库率超过 70%。
(来源:信达证券、德邦证券)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