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巨丰内参 股民学院 数据研究 好股票 投资者教育 关于我们
咨询与投诉400-633-5058
首页 > 巨丰内参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中信债券:本月LPR是否会下调?有什么影响?

2023-09-19 11:19
导读5年期LPR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但是银行在息差压力下主动调整的意愿不强。即便LPR报价下调,对于债市也很难直接视作一个利空的信号

核心观点

8月MLF降息过后LPR调整不及市场预期,9月央行宣布降准,叠加月初多家国有行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引发市场对于9月LPR“补降”的猜想。我们认为,5年期LPR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但是银行在息差压力下主动调整的意愿不强。即便LPR报价下调,对于债市也很难直接视作一个利空的信号。

LPR下调对债市的作用路径:①LPR下调后,信贷投放很可能放量,对应银行债券投资力度减弱。②除了释放“宽信用”信号外,LPR调降也会通过改善经济发展预期,从而抬升无风险利率。③LPR下调后,存贷款利率下行,受比价效应影响,相关的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也将继续向下。④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考虑,贷款渠道成本下行将带动一级市场发行利率走低。总之,每一种逻辑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至于何种逻辑会成为主导,则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来进行判断。

历次LPR调整后债市行情变化:LPR调整前后债市涨跌不一,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相较10年期国债更为平稳。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之前,LPR下调当日债市利率甚至会有所抬升;但近几次LPR下调后债市收益率往往趋于下行,调整幅度有所收窄。我们认为债市出现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市场环境不同,主导逻辑并不一致。当LPR的调降配合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极大地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债市收益率会有一个明显的上行;而当各类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市场已经较多定价了经济修复的预期,则会更关注“比价效应”。

9月LPR会下调吗:从LPR的历史调整经验来看,LPR与MLF的相关性逐渐弱化;相对应的,降准、银行存款利率调整等都会触发LPR调降。今年8月MLF降息,但5年期LPR并未改变,说明LPR的调整也需要兼顾银行净息差的压力。我们认为,9月市场经历了降准以及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为5年期LPR提供了“补降”的空间。但从银行净息差压力来看,9月商业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概率不高。

后市展望:8月MLF降息后5年期LPR“按兵不动”,而9月降准以及国有行下调存款利率为长端LPR的补降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目前银行面临较大的净息差压力,尤其是考虑到后续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和地方化债会增加其经营难度,我们认为,9月商业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意愿不强。考虑到金融让利实体的背景,未来LPR仍有下调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LPR的调整不必然是债市的利空或利多信号,还需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态度进行综合判断。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正文

8月MLF降息过后LPR调整不及市场预期,9月央行宣布降准,叠加月初多家国有行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引发市场对于9月LPR“补降”的猜想。那么,本月5年期LPR是否会下调?而LPR的下调对于债市而言,一定是一个利空的信号吗?本文将展开分析。

LPR下调对债市的作用路径

LPR下调后,借款人通过信贷融资的成本会随之减轻,换言之,信贷投放很可能放量,对应银行债券投资力度减弱。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相较于居民贷款,企业信贷增速受到LPR下调影响更为明显,可能是因为企业比个人对利率更为敏感。例如,2019年四季度央行逐步下调1年期LPR至4.15%,下调5年期LPR至4.8%,11月企业短期贷同比多增达到1783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值在12月达到2000亿元,体现出一定的刺激效果。然而当疫情等其他因素对经济干扰较大时,例如2022年开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多方面阻力,即便长端LPR下调,但对于信贷的刺激依然偏弱。综合来看,LPR下调将会对信贷需求产生较好的刺激效果,但也需要其他稳增长政策配合,如果市场情绪处于一个相对悲观的状态,仅依靠LPR的调降很难直接刺激信贷增长,通过这一路径对债市的影响也将相应减弱。

除了释放“宽信用”信号外,LPR调降也会通过改善经济发展预期,从而抬升无风险利率。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需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从而稳定经济增长。LPR的下调可以看作金融向实体让利的重要信号,配合其他稳增长措施,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也将随之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抬升,对应无风险利率上行。

然而,LPR下调后,存贷款利率下行,受比价效应影响,相关的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也将继续向下。LPR一旦下调,实际贷款利率走低,对银行资金的吸引力减弱,银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会基于收益回报的高低排序而转向债券类资产,进而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即我们常说的“比价效应”)。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对于许多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收益并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而且通过综合服务派生中间业务收入的附加价值并未在EVA测算中体现出来,因此会低估了贷款在银行资产配置选择中的吸引力。

此外,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考虑,贷款渠道成本下行也将带动一级市场发行利率走低。对于企业而言,LPR调降意味着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资金需求可能从债券发行转向贷款申请,对应一级市场的债券供给减少。在“供小于求”的背景下,债券发行利率将持续下行直至市场重回均衡。然而,这一逻辑忽略了债券和信贷之间天然的成本差异以及对借款人资质要求的不同。

综上,我们将LPR调整对于债市常见的影响逻辑梳理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一种逻辑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逻辑相互作用角逐之下,最终会对债市产生偏利多或偏利空的影响。至于何种逻辑会成为主导,则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来进行判断。

历次LPR调整后债市行情变化

LPR调整前后债市涨跌不一,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相较于10年期国债更为平稳。举例来看,2022年8月,1年期LPR下调5bps,5年期LPR下调15bps,当天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较前一交易日上行0.5bp,在随后的4个交易日累计上行5.5bps。与之相对的,2023年6月,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下调10bps,当日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较前一交易日下行01.25bps,在随后5天内累计下行3bps。

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之前,LPR下调当日债市利率甚至会有所抬升;但近几次LPR下调后债市收益率往往趋于下行,调整幅度有所收窄。2023年之前,LPR下调当日债市收益率往往会趋于上行,但今年两次LPR下调当日,债市收益率反而走低。此外,我们注意到,近年来LPR下调后,债市收益率变化幅度整体收窄,说明LPR超预期调整的情况减少,投资者的应对愈发成熟。

我们认为债市出现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LPR调整对债市影响的主导逻辑并不一致。例如,2020年4月和2022年5月LPR下调,当时市场正处于疫情冲击暂时结束、经济即将由底部回升的阶段,LPR的调降配合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极大地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因此债市收益率有一个明显的上行。而2023年以来,各类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市场已经较多定价了经济修复的预期,此时LPR的调降,边际上对于市场信心提振以及预期改善的程度有限,与之相对的,贷款利率不断走低,实体融资需求提振仍需时日,银行面临有效资产供给不足的现实。此时LPR的下调使得债券资产性价比有所凸显,从逻辑上更利好长债的配置需求。

9月LPR会下调吗

从LPR的历史调整经验来看,LPR与MLF的相关性逐渐弱化;相对应的,降准、存款利率调整等都会触发LPR调降。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报价方式改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年期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从历史情况来看,2021年以前LPR主要受1年期MLF利率影响,除了2019年9月,1年期LPR在MLF利率没有变动的背景中下调了5BP,其他情况下均是LPR与MLF一同变动,自2020年5月MLF利率没有调整后,LPR也已经维持了超过一年没有变化。然而从2021年开始,随着LPR报价市场化程度提升,LPR与MLF的相关性逐渐弱化;即便某些月份MLF利率并未改变,降准或存款利率调整等都会触发LPR调降。

从8月的经验来看,LPR的调整也需要兼顾银行净息差的压力,在银行负债端成本尚未有效压降时,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意愿有限。今年8月MLF降息15bps后1年期LPR报价下调10bps而5年期LPR报价持平,LPR调降幅度整体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的制约因是银行负债成本。6月降息至8月LPR报价出炉的时间内,DR007中枢回落至1.8%附近后并未进一步大幅走低,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相较于6月降息后的点位仅下行了5bps左右。总体而言,6月及8月两次降息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压降成效尚未完全显现,银行主动下调LPR报价的意愿也较为有限,因此幅度仅为10bps。

我们认为,虽然9月市场经历了降准以及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但从银行净息差变化以及近期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的角度来看,9月商业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概率不高。截至2023年二季度,我国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已下行至4.19%的相对低位,而商业银行净息差也收缩至1.74%的历史低位。考虑到银行调降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将对利息收入产生较大的冲击,此时下调LPR,将增大“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的难度。此外,8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还提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丰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不排除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体工具和手段落地之前,需要将银行息差保持在一定水平。

后市策略

近年来,LPR与MLF的相关性有所弱化,降准以及存款利率调整都有可能触发LPR的调整,但银行净息差压力也会制约LPR的下调。基于此, 8月MLF降息后5年期LPR“按兵不动”,而9月降准以及国有行下调存款利率为长端LPR的补降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目前银行面临较大的净息差压力,尤其是考虑到后续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和地方化债会增加其经营难度,我们认为,9月商业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意愿不强。

考虑到金融让利实体的背景,未来LPR仍有下调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LPR的调整不必然是债市的利空或利多信号,还需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态度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是在市场对基本面修复已经有较为充分的定价,且银行净息差压力极大、盈利需求增强时,LPR的调整很可能通过“比价效应”增大债券投资性价比,从而对债市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9月19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30919—本月LPR是否会下调?有什么影响?》报告,证券分析师: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明明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100001

首席资管与利率债分析师:章立聪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4110002;周成华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9100001;彭阳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070001

首席信用债分析师:李晗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030002;徐烨烽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050002;丘远航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090001

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余经纬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070005;赵云鹏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120002;秦楚媛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3020001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

责任编辑:wangsj

免责声明: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建议意见反馈 jiangy@jfinfo.com
相关文章
更多>>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存储行业拐点已至,国产化主线确立

存储行业周期拐点确立,国产化进程加速:伴随需求回暖、单设备存储容量提升以及备货潮,存储市场规模逐步恢复增长。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39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月度跟踪报告:8月国内外销量同环比均向上,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高增

短期看,下半年传统旺季下,各环节有望进入排产量增阶段。2)中长期看,优质供给逻辑为主旋律,随着后续新车型的持续推出,新能源汽车有望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37
石油化工9月动态报告:油价重心抬升,看好成长型周期标的

9月油价重心持续抬升供给端,9月5日沙特宣布将自7月开始的100万桶/日的自愿额外减产石油措施延长至2023年年底;俄罗斯宣布将自9月开始的自愿削减30万桶/日石油出口量延长至2023年年底。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35
机械设备行业周报:新型工业化时代到来,传统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共舞

新型工业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33
英伟达据称遭法国监管机构突击搜查 涉嫌从事反竞争行为

据媒体报道,法国竞争监管机构本周突击搜查了英伟达在当地的办公室,理由是这家芯片巨头涉嫌从事反竞争行为。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29
坐高铁像挤地铁 国内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揭晓!

中秋国庆假期来临了,不少市民踏上游玩或者返乡归途,各地高铁站人头攒动,检票口都挤满了人!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26
月饼“打头阵” 消费旺季来了?消费股何时反弹?

机构分析认为,食饮企业开启营销活动进一步拉动旺季需求,“双节”动销表现值得期待。其中,白酒的家宴、婚喜宴预定旺盛,宴席渠道持续回补,节后终端库存有望去化。不仅如此,四季度本是传统消费旺季,消费股业绩可能会有所回升,业绩回升会推动股价回暖,当下是布局消费白马股的好时机。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23
隔夜外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蔚来涨超5%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涨0.35%,标普涨0.59%,纳指涨0.83%;芯片、半导体板块涨幅居前,AMD、Arm涨近5%,英伟达、英特尔涨超1%;热门中概股涨跌互现,蔚来涨超5%,小鹏汽车涨超3%。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20
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 中国恒大继续停牌重组计划恐生变

9月28日晚间,中国恒大公告称,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先生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证券要闻 2023-09-29 08:17
新型工业化时代到来,传统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共舞

开源证券认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受益的战略新兴产业可分为五类:(1)人形机器人:具备通用性,是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市场空间有望超过汽车,国家政策高度支持。(2)激光及设备:传统机械加工的智能化升级,除切割等宏观加工外,在MicroLED巨量转移、碳化硅切片等精细微加工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证券要闻 2023-09-29 01:32
客户服务热线:4006-335-058举报投诉电话:010-83890552编辑部电话:4006335058
营业执照[916100006237502038]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9161000062375020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7003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0197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西高开 新出发 零字第391W号]
陕ICP备11010759号-2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